文明播报
做一名永不褪色的老兵
——记金华市首届最美退役军人胡木水
“平时都是我采访别人,没想到有一天我自己却成了采访对象。”7月19日,在苏溪镇政府办公室见到胡木水时,他正忙着整理苏溪镇辖区内的红色印迹及革命英烈故事。
“这些人和故事,都是我这两年采访抗战老兵后整理出来的,是十分宝贵的文字材料。”说话间,胡木水习惯性用手撩了下头发。指缝间滑落的花白头发如同岁月留下的印记,见证着胡木水的精彩人生。而这非但没有让胡木水失去魅力,反而映衬出他作为一名退役军人、退休记者的坚韧品格与“大智慧”。
因做人、做事几十年如一日,干一行爱一行,胡木水被评为金华市首届最美退役军人。
“50后”司机的飞驰人生
时光回到1976年2月,在村里担任“赤脚兽医”的胡木水响应祖国召唤,踊跃报名参军。当兵后,胡木水服役于海军某部汽车连,先后担任炊事员、汽车教员、副班长等职。6年的部队生涯,他时时处处“严格训练,严格要求”,争做雷锋式好战士,不仅考取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大货汽车驾照,安全驾驶6万多公里,还带出了3名徒弟。
“在我们那个年代,社会上还没有多少汽车,我算得上是较早摸上方向盘的一批人了。”胡木水说,部队的驾驶员经历,让他掌握了娴熟的驾车技术。而这也为他退伍后从事个体汽车运输和驾校教练工作,打下了坚实基础。
1984年,全国各地的私家车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。退伍回乡不久的胡木水,重新在金华地区交通监理所考出了汽车驾照。“当时规定汽车驾照为‘两车三人制’,部队驾照已过期得重考。”胡木水说,在重新考取驾照后,他成了地方“先行官”的一员,还是稠城联合车队、苏溪车队两家松散联合体车队的创始人之一。
1986年至1996年,胡木水先后两次购买汽车,从事个体汽车运输工作,为义乌市场的经营户不分白昼黑夜地跑运输。因安全无事故,胡木水年年被评为金华市级或义乌市级的先进安全驾驶员。“记得有一次汽车刹车坏了,我愣是凭着过硬的驾驶技术,把手动挡汽车从市区开回到了苏溪老家。”说起驾车经历,胡木水还分享起了他的驾车趣事。
得益于优异的驾驶技术,胡木水来到市公安局交警大队驾校担任汽车教练。“对社会负责,对学员负责,对自己负责。”胡木水表示,教学期间,他一直坚持这样一个标准,努力让培训质量达到“学员满意、学校满意、自己满意”的社会效果。
后来,胡木水还被聘为市公安局交警大队交通安全教育分校教师。“安全行车十八让”“机动车如何安全通过环形岛”“头盔为谁而戴”等,胡木水风趣幽默的授课方式,受到学员广泛好评,得到社会充分肯定。
一辈子做“党的宣传员”
苏溪公社第四届党代表、苏溪乡第五届党代表,浙江贝克曼集团行政经理,媒体记者……在众多的文字工作中,胡木水有着很多不一样的身份。但始终不变的,是胡木水做好“党的宣传员”的坚定信念。
胡木水告诉记者,他刚退伍回家的时候,正赶上改革开放之初,义乌在农村实行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。在这期间,胡木水被当时的义乌县委宣传部聘为“党的宣传员”,并光荣地被村党支部推选为苏溪公社第四届党代表、苏溪乡第五届党代表。
正是有了这段经历,胡木水与宣传工作结下了不解之缘。驾校工作之余,胡木水利用业余时间,拿起笔杆子给各大媒体供稿,获得了多家媒体优秀通讯员的荣誉。2004年7月,胡木水考进报社,成为一名正式的新闻记者,直至工作退休。
从事新闻记者工作十余载,胡木水始终行走在民生一线的道路上。“《义乌商报》是我们义乌人民自己的报纸。”胡木水说,作为一名民生记者,他坚持深入一线采访,用喜闻乐见的形式、通俗易懂的文字,反映老百姓身边的民生实事,也让老百姓更清楚地知道、了解他们身边发生的各种故事,既当好老百姓的“传声筒”,也当好“党的宣传员”。
在职期间,胡木水以犀利的眼光看社会,以独到的视角写文章,先后采写了15000多篇民生报道和近20000篇其他类型的新闻报道。胡木水采写的多篇报道和拍摄的多个摄影作品,获得了全国县市报、省级、金华市级的奖励。此外,工作兢兢业业的胡木水还连续多年被评为义乌商报社先进工作者。
老骥伏枥,志在千里。这两年,退休后的胡木水先后在义乌市消防救援支队、苏溪镇党建办等地继续发挥余热,撰写了调研报告《镇街专职消防队到底归谁管理更好》,抢救性挖掘了苏溪镇辖区内70多个村的红色文化。
“去年以来,在继续挖掘红色故事的基础上,我还努力收集苏溪镇这个孝义故里的孝义人物和故事,为家乡的人文建设做出自己的贡献。”胡木水说,他将继续发挥一名退休记者、退役军人的作用,向更多的青少年普及红色教育和孝义文化。(陈洋波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