主题活动 更多...
文明播报
垃圾分类高标准 和美乡村更靓丽
我市积极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体系建设显成效
近日,浙江省“千村示范、万村整治”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印发《关于公布2023年度全省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工作优胜县(市、区)、省级高标准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示范村的通知》,义乌获评2023年度全省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工作优胜县(市、区),义亭镇陇头朱村、后宅街道李祖村获评省级高标准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示范村。
近年来,我市按照垃圾分类投放要定时、分类收集要定人、分类运输要定车、分类处理要定位的“四分四定”要求,积极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体系建设,取得显著成效。2021年以来,连续三年获得省级农村生活垃圾示范县荣誉称号,成功创建浙江省“5+1”农村生活垃圾分类与资源化体系集成建设县。
分类理念入脑入心
“你好小艾,玻璃瓶是什么垃圾?”“这是可回收垃圾,桶盖已开。垃圾分类,从我做起。”随着清晰、标准的AI语音,可回收物桶盖缓缓打开,引导游客将手中的玻璃瓶投入蓝色可回收物垃圾桶。这是后宅街道李祖村的四分类智能果壳箱,配套了科普机器人语音系统,能与游客进行语音互动,宣传生活垃圾分类的相关知识。
李祖村是国际文化创客村,全村现有创客200余人,每年游客量超20万人次。为进一步提升李祖村垃圾分类工作,在村内增加智慧化设施改造、迭代“两定四分”模式、组建志愿者服务队开展宣传。
目前李祖村内4个“两定四分”点位的网络线路均已实施智慧化改造,增加了易腐垃圾AI识别功能及行为分析监控,并将监控数据纳入义乌市垃圾分类数字化平台驾驶舱;村内核心线路沿线设置了17处两分类果壳箱、2处配置科普机器人的四分类智能果壳箱,逐步探索景区村“两定四分+果壳箱+科普机器人”的新分类模式;村内组织党员志愿者15人、创客志愿者10人、巾帼志愿者12人组成三支志愿者服务队,与村内的专职督导员、巡检员、监督员,每周开展入户、夜查活动,进行垃圾分类的知识宣传,为村民提供更优良的投放环境,也更好地服务外来参观团队及游客。
李祖村的探索是我市农村垃圾分类工作“面上迭代、点上创新”的生动实践。在我市的广大乡村,还有更多闪耀着创新实践的典型案例。
近年来,我市因地制宜建立“二次四分”“两定四分”垃圾分类工作模式,打造“独立编号+智能芯片”垃圾桶、“人脸识别+智慧系统”集中投放点等智能设备。全市83个“二次四分”行政村完成分类垃圾桶“智能芯片”安装,建成214个行政村共815个农村生活垃圾分类集中投放点,全部点位均安装了具有“AI”自动识别功能的行为抓拍高清摄像头,为农村垃圾分类数字化管理夯实硬件基础。
线上线下联动提质增效
垃圾分类落地见效,要在“严”字上下功夫。近年来,我市陆续下发《关于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实施方案》《义乌市农村人居环境(和美乡村)长效管理工作考核办法(试行)》等文件和具体操作细则,全力以赴打好垃圾分类“攻坚战”“持久战”“协同战”。
有了制度,立了规矩,还要依据制度规矩加强督查、监管和指导。我市积极完善市、镇街、村监督考核体系,将农村垃圾分类处理工作纳入全市垃圾分类“红黄旗”月度攻坚竞赛。同时,建立健全农村垃圾分类综合评价监督体系,不同村庄依托分拣员、智能设备等方式,抓实农村生活垃圾源头分类。建立专职监督员队伍,在收集运输环节严格实施二次分拣,生活垃圾收集做到“日产日清”,并开展“桶车对接”密闭分类运输模式,实现“垃圾不落地”。末端分类处置高效规范运作,全市通过机器资源化处理站、阳光堆肥房、餐厨垃圾处置中心年处置农村易腐垃圾4万吨以上。
此外,通过借力数字乡村建设试点,在农村建立源头分类成效积分奖励制,记录每位村民每日分类投放情况,并奖励相应积分用来兑换生活用品,激发村民参与垃圾分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。目前,我市已形成一批诸如“红梅指数”“有礼分”“竹福币”“道德银行”等颇具特色的积分兑换机制,实现农村垃圾分类知晓率100%、参与率100%。
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,2024年将加快推进农村垃圾治理源头分类精准化、投放清运规范化、回收利用资源化、站点运维标准化、环卫保洁精细化,进一步完善提升农村生活垃圾处理“四分四定”体系,结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,擦亮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“金名片”,推动农村垃圾分类、农村人居环境持续走在全省前列。(余依萍 叶毅和)